“一直渴望能有机会去生产一线锻炼,既能学到实用技能,还能将自己的职业道路拓宽。”原喜河厂站党建工作部党建主管、现喜河厂站水工班检修工沈盈莹愉快地同身旁同事诉说着她的心情。在她看来,生产一线经验匮乏,已成为她职业发展的瓶颈,亟需突破。
汉江流域水电一体化改革的消息传来,她看到了破茧而出的机会。“实话说,我很想跳出管理这个‘舒适圈’。与其在传统管理路径上按部就班,不如转型到更能发挥价值的领域,回归充满挑战的生产一线。”凭借丰富的党建工作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,她迅速抓住了这次改革契机,主动申请向生产岗位转型。在她眼中,生产一线不仅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战场,更是个人成长的绝佳练兵场。
“改革不仅优化了组织架构,更为我们打开了职业发展的新维度。生产技术岗位同样能实现人生价值,而且能直面设备、接触核心技术,这样的成长轨迹才是我真正想要的职业规划。而且,生产岗位不需整天对着电脑,工作时在厂房往复巡查设备,还能锻炼身体。”谈及转型的原因,她笑着娓娓道来。
为了这次转型成功,沈盈莹开启了为期两个月的“沉浸式修炼”。白天,她利用工作间隙,如饥似渴地研读《水文学与水资源》《水电站电气设备》等专业书籍;夜晚,她便浸身在历年水工、电气检修专业考试题目中,不断磨砺自己。笔记本上,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厂站水库特征水位、防汛预警等级等关键技术知识;手机相册里,存满了几十张线路、设备结构图,随时方便查阅。工余时间,她常常紧跟在企业青年技术骨干身后,穿梭在生产现场,学习检修技术,逐渐熟悉厂站水工建筑物的每一处细节。
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,这不仅是岗位的转换,更是知识体系的全面重构。那段时间,沈盈莹仿佛回到了紧张的高考备考阶段,每天争分夺秒地学习生产专业知识。疲惫和迷茫时常涌上心头,她也曾质疑自己:“这么辛苦到底是为了什么呢?”但每当这个时候,心中那个对新工作领域的渴望和对自我突破的期待,就像一剂强心针,瞬间让她重新振作,坚定地朝着目标前行。
汉江流域水电一体化改革期间,水电系统266名党员干部冲锋在改革前沿,沈盈莹便是其中的一员。她不仅顺利通过厂站侧岗位竞聘考试,实现了个人的转型突破,还积极鼓励身边同事抓住改革机遇,重新规划自己的职业路径。
“穿上工装,以一名检修工的身份走进厂房的那一刻,我觉得自己像是获得了新生。”党建台账变成了水工报表,工作载体虽变,但她追求卓越的匠心始终未改。从专注党建工作,到投身水工领域,她认真钻研水工报表,仔细为水工设备贴标签,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,积极准备技能等级鉴定。她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转换赛道后的努力与坚持,在数据的梳理与扳手的操作中,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全新职业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