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earch
首页 > 新闻中心 > 深度报道
刘金鑫:青春书写成长路 当好时代新工人
来源:
作者:
日期:2025-08-01

十年如一日扎根生产一线,以奋斗为底色的劳动者——刘金鑫,从初出茅庐的职场新人,到独当一面的运行值长,他用青春书写责任,以匠心铸就卓越。在设备轰鸣的厂房里,在深夜巡检的步道上,在数据跳动的主控电脑前,他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奋斗足迹,成为新时代大唐陕西产业工人的杰出榜样。

少年辛苦终身事 莫向光阴惰寸功

2014年,刘金鑫怀揣赤子之心踏入职场,在韩二公司发电部开启了理论与实践深度碰撞的征程。面对轰鸣的设备、复杂的系统,课本上的公式骤然化作具象的挑战:如何让知识“落地”,让操作“生花”?他跟着值组里的老师傅深入现场熟悉设备流程,手里紧紧攥着系统图,仰头顺着管架追溯管道走向,俯身钻进沟盖板寻觅设备“脉络”,休班时间更是成了他专属的“加餐”时刻。

笔记本上,一点点绘制的系统图日益丰满,管道标注精确到走向弧度,阀门结构拆解至每一颗螺丝,测点位置旁密密麻麻记载着参数逻辑。短短两年,他从跟在师傅身后的“小徒弟”,成长为能独立处理异常、被老师傅们竖起大拇指的“全能值班员”,用汗水印证了“业精于勤”的真理。

肩鸿任钜踏歌行 功不唐捐玉汝成

十年磨一剑,从巡检到值长,变的是岗位,不变的是“较真”的初心。该公司2号机组省煤器烟气旁路系统改造后,新问题如潮水般涌来,负荷波动时参数偏差、氮氧化物超限风险……面对“你能解决吗?”的质疑,他微笑着埋下头,在海量运行曲线中抽丝剥茧,在逻辑界面逐行比对参数,最终锁定烟温测点选点偏差的关键症结。那段时间,他常常与星光为伴,汇报材料改了十几版,终于推动方案优化,为脱硝系统稳定运行筑牢安全屏障。

他的“火眼金睛”更源于对设备的“零距离”守护。在今年年初一个后夜班时,2厘米的油位细微偏差让他瞬间警觉,在电脑尚未报警的情况下,他沿着管路一寸寸排查,趴在油箱顶部反复试验油位计,最终揪出滑块卡涩的隐患,避免了一次潜在设备故障。同事说他“巡检像在作科研”,而他深知,设备的“呼吸”与“脉搏”,藏在每一道焊缝、每一次振动、每一度温差里。

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狂沙始到金

2024年全国能源行业火力发电集控值班员技能竞赛的号角吹响,作为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的参赛代表,刘金鑫再次重振士气迎接挑战。陌生的仿真机模型、无固定故障点的实操考核、全国顶尖选手的同场竞技……压力可想而知。在淮北培训基地的三个月,他开启“白加黑”模式,清晨第一个推开实训室的大门,深夜笔记本上记录着密密麻麻的学习心得。

面对操作习惯的冲突,他主动牵头与队友组建“攻坚小组”,从“水冷壁结焦特征”到“EH油冷却器结垢判断”,从主副操分工到突发故障协同,在思维碰撞中凝聚智慧。为突破思维定式,他与对手互换机位、互设考题,在“互挑毛病”中查漏补缺,笔记本上记满了上百条改进要点。最终,他在高手如云的全国竞赛中斩获佳绩。捧起奖杯时,他说,“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荣誉,是所有扎根一线、默默耕耘的大唐人的缩影。”

从初入职场的“追光者”,到机组安全的“守夜人”,从技术尖兵到竞赛标兵,刘金鑫用十年光阴诠释了“奋斗”的三重境界:在生产一线中“蹲苗”,于难题挑战里“拔节”,在超越自我时“绽放”。如今,他依然步履不停,将对企业的责任扛在肩头,在设备巡查的路上、在技术创新的案头、在带徒传艺的课堂,继续书写着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奋斗答卷。

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:2025-10-21 17:19:33